因為人們對于一些生理上出現(xiàn)的諸如夢幻的不理解,所以以為人死了之后靈魂會變成鬼。當(dāng)人活在世上時,魂魄附身支配著人一生的活動,但是不對別人構(gòu)成威脅或 起庇護作用。然而,一旦人死亡,靈魂所變的鬼卻具有非凡的能力和作用??梢詫τH戚、朋友或者其他人產(chǎn)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因此,人們?yōu)榱似砬蠊砘?,避?zāi)求 福,對遺體再不敢漠然置之了。這樣,便產(chǎn)生了喪葬習(xí)俗。隨著人們宗親觀念的加強,喪葬禮俗成了封建倫理的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疾煲粋€人是否符合“孝”的標(biāo) 準(zhǔn),看他對喪葬禮俗遵循的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像《大戴禮記.盛德》云:“凡不孝生于不仁愛也,不仁愛生于喪祭之禮不明也。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致 愛故能致喪祭,春秋祭祀之不絕也,致思慕之死也。夫祭祀,致饋養(yǎng)之道也。死且思慕饋養(yǎng),況于生而存乎?故曰: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故有不孝之獄,則飾喪 祭之禮也?!币馑际钦f喪祭可以培養(yǎng)人們的仁愛之心和盡孝之道。正因如此,喪葬習(xí)俗在民間受到普遍重視,并流傳至今。 潮汕舊俗50歲死者稱上壽,喪葬禮俗繁多,有錢人家尤甚。一般程式都得經(jīng)過:叫油火、徙鋪、沐浴較衣、報地頭、買水、發(fā)訃告、置靈堂、飼生、戀親視尸、 送紙儀、掛孝簾、成服賜杖、接棺、入殮、吊唁、出殯、安葬、回靈、守靈、做功德、升龕、卸孝、分手尾、食“清潔桌”等環(huán)節(jié),而每一環(huán)節(jié)又十分繁瑣,曠日持 久,故有“多過死人事”的俗語。 叫油火 解放前,富貴人家在家人將要死亡的時候,要舉行一種“叫油火”的巫術(shù)儀式,也稱為“叫代”,即叫人來代死。如果有人代替,則可以挽救那個垂死的人的生命。 方法是:讓一個作巫術(shù)的人用彩色的桐油繪成大花臉,仿照鬼魅之狀,赤膊,系五色裙。法器是一個念過魔咒的碗。這個碗中,盛滿油,點燃后由巫者托之,于較深 夜靜之時,在街巷間呼嘯穿行,陰森森尤若鬼火游動,若有人因恐懼而失聲驚叫,這個巫者立即將手上的“油火”向墻摔去并叱曰:“呀呸!”這樣“叫代”便成 功。代病人死去的就是夜間失聲驚叫的人。 徙鋪 老人將亡,先移人廳堂,不可留在睡床上,俗稱“徙鋪”。這有兩個含義:一是說如果人在睡床上去世,死者在陰間就要擔(dān)“眠床枷”。子孫不讓父母死后在陰間受 苦,因此,在估計父母臨死時就將其扶到廳堂。二是謂死者在睡床上死,冥魂將被吊在床中,不能**度。因此老人斷氣后,其子女在地上鋪上席子,將其尸體置于席 子上,頭朝門口方向,足伸向后墻邊。有些地方則讓死者臥放冥椅上。接著,死者子孫圍集其前痛哭,稱為“圍孝”,也稱“哭喪”。哭喪時,男泣而不啼呼,女哭 依輩分啼呼死者。 沐浴較衣 老人死后,兒媳要用“仙草”(瑞草)香末煮水,為死者洗臉擦身、理發(fā)、更換壽衣,稱為“著仙衣”。壽衣大多是事先準(zhǔn)備好的,視死者身份不同而有別,有功 名者為長袍馬褂、官衣,平民百姓一般為長衫、平裝。壽衣數(shù)量多少不論,一般而言,男為雙數(shù)長衣,女為單數(shù)衣裙。腳均著黑鞋白襪,手執(zhí)手巾、扇子。穿衣畢, 遵古禮移尸于地上鋪席,遮蓋天地被(蓋棺被),紅布面在上,白布面在下。棺被遮面,俗謂死人似虎,以免驚嚇活人。同時在死者腳尾點上一盞油燈,稱為“腳尾 燈”。有些地方則點燈于其頭之后,稱為“點頭燈”。無論是點腳尾燈或是點頭燈,都是為死者上路照明之意。另外,在燈旁還要置一碗米飯,稱為“冥飯”。此 時,親屬就要套上麻衣,背穿,如果是父親死亡的就露左臂,如果是母親死亡的則袒右臂。 報地頭 潮汕喪事禮俗,其中一項就是報地頭。由村中長者持白燈籠,帶領(lǐng)死者男性子孫穿孝服到地頭神廟報死。死者長子手扶木盤,盤中放著死者的年庚帖、烏糖、 麻絲、香火等物。到廟,長者上香后取出年庚帖,對著神像報告說:“生從地頭來,死從地頭去,時辰念給老爺知。”接著念出死者生卒年月日辰,享壽多少歲。廟 祝依所報享壽數(shù)敲鐘,一歲一響,每敲一響,長子抽出麻絲一條,湊成一束,系于神座,并送香油錢與廟祝。長者將死者年庚帖焚化后,領(lǐng)死者子孫繞道回門。 買水 潮俗父母死后,報地頭后便去買水。孝子孫與報地頭裝束同樣,仍由族長**,長子端水瓶,瓶插榕樹枝。長子右臂掛一竹箍,到河邊焚香燒紙畢,將竹箍置水 面,水瓶放在竹箍內(nèi)汲水帶回,又另路而回?;氐届`堂,用仙草醮水灑于死者臉上,水瓶置死者身邊。據(jù)說這是給死者在陰間路上之用。 發(fā)訃告 人死之后,其家屬要發(fā)訃告通知親友,稱“發(fā)報單”。簡者只是口頭通報親友,隆重者子孫要用毛筆在白紙或草紙上書寫上死者諱稱,逝世年、月、日、時,吊唁出 殯時間等內(nèi)容,派人發(fā)送親友。送報單者送達(dá)不能進(jìn)入受報人屋內(nèi),要在屋外傳呼受報人出屋,受報人看報單內(nèi)容后在門口焚化。 置靈堂 潮俗凡喪家者必設(shè)有靈堂。靈堂大多設(shè)于公廳或私家廳。無公廳私廳者,也有臨時搭棚的,稱為設(shè)廠。靈堂四圍用藍(lán)布裝飾,掛挽軸挽聯(lián),陳放紙扎的金童玉女(意 在侍奉死者)、衣物米柜、床褥用品、白鶴花鹿等物。當(dāng)代還出現(xiàn)有人用紙扎成小轎車、洋房、手機及天國冥幣之物,反映了潮人迷信觀念“與時俱進(jìn)”。 飼生、戀親視尸 布設(shè)靈堂后,死者長子率兄弟子侄扶父母尸體至靈堂正中的冥椅上,頭朝內(nèi),腳朝外,**設(shè)香案,陳放遺像、三牲棵品,插白燭,之后舉行“飼生”與“戀親視 尸”活動。這是與死者最后告別的禮儀。飼生即是由孝子奉白飯兩小碗,豆干紅糖各一碟,跪在父母尸旁,口念:“父母飼我大,我飼父母老”或“你飼我大,我養(yǎng) 你老”。接著用筷子尾夾一點飯菜放在父母口里,又轉(zhuǎn)用筷子頭夾一點飯菜自己吃下(表示陰陽有別)?!帮暽碑?,由法師或長老用紙鏹遮蓋死者臉孔,法師持幡 在前**,子孫按長幼次序均拈香跟隨其后繞尸而行,法師邊走邊念經(jīng)。若死者是男的,繞尸走圓形;若是女的,則走方形。俗謂“父是天,母是地”,而天圓地 方,故此。在“飼生”后,有些地方由子媳自長至幼,每人為死者從頭到腳扇12下(逢閏年應(yīng)扇13下);有些地方由子孫持小布袋,繞死者走一圈,拉死者衣 袖,象征請死者賜種,以示再得祖宗的福蔭。 送紙儀 送紙儀即送楮儀。潮俗凡親朋舊故逝世,在接到訃告后,即送去挽聯(lián)、軸幅、紙鏹等祭悼物品者,均稱為紙儀。近代以來,多改送銀兩、紙幣,幫助喪家辦理喪 事。錢額多少不拘,惟應(yīng)單數(shù),不能雙數(shù)。喪家對紙儀均全收后回禮,回禮物品也均單數(shù),有布疋、面巾、糖果等,隆重者或?qū)h(yuǎn)方來者,須宴請,俗稱食炊飯。 掛孝簾 人死之后,喪家用白布條掛在門框門楣上,垂下門簾,稱為“掛孝簾”,同時掛上白燈籠,撕下原有的紅對聯(lián),貼上用藍(lán)紙書寫白字的挽聯(lián),以便讓人家知道其家中死了人。 賜杖成服 舊俗人死后,族長或法師給喪家男女子孫賜授麻衣、麻帽、芒鞋、孝杖,以供喪 期使用,稱為“賜杖成服”。孝杖,《禮記·喪禮》上有這樣的記載:“父喪 杖用苴竹為 之,母喪杖用桐木為之。”又《幼學(xué)瓊林》云:“孝子之杖曰哀杖,為扶哀痛之軀?!背? 汕地區(qū)男死用竹杖,女死用榕或桐。杖一般應(yīng)和胸部一 樣高,但是各個村落長短不 一。有些地方,長子、長孫授長杖,余依次略短。孝杖上端孝子持的用銀紙和麻布包著,孝孫持的用銀紙和大紅紙包著,系上麻繩。 授杖者依長幼逐個授杖,口念吉語:“頭戴尖纓,富貴財丁”、“身穿龍袍,元興利貞”、“腰垂玉帶,子孫榮華”、“腳踏烏靴,步步高升”、“賜孝杖,子孫百 歲康??;賜孝服,子孫高官厚祿”等等。孝服用麻衣或布衣配上麻繩腰帶,帶結(jié)有一子孫袋,內(nèi)裝稻種;麻帽筍殼形,有的*和兩側(cè)各有兩個垂團,據(jù)說分別代表 障眼和閉耳,寓意即盡孝期間,兩眼不視世上物,兩耳不聞窗外事。 賜杖成服,民間統(tǒng)稱為“戴孝”。有子孫在外未能回家奔喪者,長子背包袱雨傘代替之。其余如*三代孫穿麻衣戴白巾、*四代穿麻衣戴藍(lán)巾等不同色澤標(biāo)志,以表死者子孫昌盛、根繁葉茂。 揭西縣的河婆、上砂、下砂、五云等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舊時有喪家請縫衣師傅做孝服,孝子們要拜師傅之俗。凡家中有人逝世,孝子們?yōu)楸磉_(dá)孝心,便在族長的帶領(lǐng) 下,手托盤端著三杯茶,來到縫孝服處,哭著在縫衣師傅面前拜師傅,請其去家中縫制孝服。這時的縫衣師傅不能空手站著受拜,較不能伸手端茶喝,而必須手中拿 著剪刀和尺子,走到跪著的孝子前,從孝子托盤上端起一杯茶,口念:“頭杯敬天?!蹦町?,把茶水稍向上潑掉,茶杯放回原處。接著端起*二杯,又念:“二杯敬 地?!蹦町?,把茶水潑向地下。接著端起*三杯茶,又念:“三杯敬亡人?!蹦詈?,不潑茶,把茶原封不動地放回原處。之后,雙手扶起孝子,邊扶邊念:“一時之 喪,萬年吉慶?!? 接棺 棺材,潮人俗稱為“大厝”。棺材的形制多呈長方匣狀,由棺蓋和棺身兩部分構(gòu)成,尺寸大小視死者軀體而定,以適中為度。民間喪葬用棺視其家資自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細(xì)作,髹漆繪彩,較盡奢華;窮者薄板白棺,簡易粗糙;家貧如洗者往往以草席裹尸了事,形同裸葬。 潮俗男死棺材涂紅色,女死棺材涂黑色。棺木從棺材鋪運來后,死者親屬便齊集于門外舉哀跪接,置靈堂內(nèi)的方條凳上。此時大媳婦手持牛肩鞍從棺木頭部向尾部 曳過,再持掃把掃棺材三次。俗謂曳牛肩鞍表示父母終生勞累,從此可以息肩;掃棺材是為翁姑再掃一次“事處大厝”。 有錢人家的棺材,可以在老人死亡之前先購買藏于家中,或定購后寄放在棺材鋪里,此舉的目的是讓老人放心,知道死后會有好的“大厝”住。這也是表示家人對老人的孝敬。 入殮 棺材買回來后,等死者兄弟姐妹兒女都見上死者一面,以為告別,俗稱“收觀”。然后進(jìn)行人殮。人殮前,棺內(nèi)要填滿鏹紙、草紙、茶葉、毛巾、扇等物,再安下枕 頭。人殮時,家屬要圍繞棺柩俯伏爬行一周,以示告別,稱為“爬棺”。接著長子扶頭,仵作用麻皮分胸、腰、腳三部位打緊吊下棺中。尸體下棺后又在額上、肚 臍、腳尖各添放一朵“柿花”,然后蓋棺,擇時下釘(共釘下6根釘子,象征“六丁六甲”,意即功德完滿)。安釘時每下一釘,都要說一句吉利語: 安頭釘,萬事興; 安二釘,仔孫昌盛; 安三釘,三朝元老; 安四釘,四季興??; 安五釘,五代同堂; 安六釘,安到圓,內(nèi)外他孫富貴萬萬年。 安釘畢,兒媳用紙媒醮花生油點火燒釘頭,口念“燒釘頭,仔孫富又鏊”①等吉祥語。除孝子、孝婦外,其他人與入殮時辰相沖相克者,均不可看死者人殮。之后,擇時準(zhǔn)備出殯。 吊唁 吊唁是親戚、生前好友正式追悼亡人的儀式。舊時除權(quán)貴人家外,一般民間不單獨舉行吊唁,出殯時參加送葬便是盡禮。 權(quán)貴人家的吊唁禮儀甚為隆重,靈堂莊嚴(yán)肅穆,按一定儀式進(jìn)行。前來吊唁者要穿白長衫,到門口要先給號房遞上“紙儀”(用白紙封上奇數(shù)現(xiàn)金)。一進(jìn)門,樂 手敲響幫鼓,吹奏嗩吶,哀樂齊鳴,司儀者高喊“哭謝”,于是靈堂傳出一片哭聲。堂前垂幔徐徐拉開,祭吊者上前行五跪三叩首禮,跪于堂前左側(cè)的孝子孝媳、跪 于堂前右側(cè)的孝女孝婿此時必須陪拜。接著吊唁者又分別給左右兩側(cè)叩首行致答禮。禮畢,司儀即給祭吊者端茶(茶甌有茶無水,只作飲茶狀)。吊唁者走出靈堂 時,各拿走辦喪事人家置放在門口的一盤石榴枝葉和紅頭繩扎成的小花朵一枝(有的家庭則放一碟糖果),以示除去晦氣。 吊唁的客人多時,中午要辦盛宴款客。古人稱之為“食炊飯”或“食成服”。午宴不能同時開席,要輪番吃飯,名為“食走馬席”,孝子一般不陪酒席,請主事親朋長輩代做主人。 民間對吊唁之禮還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禁忌。凡非正常死亡者,親友一般不來吊唁,怕招致災(zāi)禍。青年男子不宜吊唁妙齡女子,反之亦然,有違此俗即被視為“過情之舉”,會受人譏笑。 出殯 出殯,又稱“送葬”。出殯時間一般為死后3天或7天,也有即日出殯者。夏天,居喪時間短,通常是死后的第三天;冬天,居喪時間可長些,有延至第五天甚至第七天者。 出殯時棺材上要覆蓋著一張描龍繡鳳的緞棺蓋兒,由8個青壯年分兩班輪流扛抬,俗謂之“八仙抬柩”。出殯隊伍中,族長或房長走在**,邊走邊放鞭炮、撒紙錢 (逢過橋要增加紙鏹作過橋錢),其次為挽聯(lián)挽軸、幢幡之列,緊接著為靈柩和家屬親眷執(zhí)杖扶柩隊列(左邊扶柩的是孝子、孝孫、孝婿,右邊扶柩的是孝媳、孝 女),最后為哀樂隊和親友送喪者(每人手執(zhí)香一枝)。以前,親屬送葬須穿白長衫。俗語謂隨人去做某事為“穿白長衫綴行”,源于此俗?,F(xiàn)在,送葬者只穿素色 衣服就行了,襯衣、褂子甚至T恤都可以,白長衫已經(jīng)很少見了。沿途,認(rèn)識或不認(rèn)識死者的店鋪、人家均可設(shè)壇供香,辦三牲祭品祭祀死者,俗稱“擺路祭”。喪 事主人事后要酬謝擺祭者。送葬路上,隨行人員碰到相識者忌打招呼談話,恐棺中亡人得知,對被呼名道姓者不利。 當(dāng)棺材抬至大路口或橋頭時,親友、外家、女眷就要與死者叩首拜別,脫去孝服另路折回。此時死者親屬要端出一碟糖果讓送葬者“食甜” (吃),以示祛 邪。送葬者回到家里,不能直接跨進(jìn)家門,而應(yīng)在家人事先置放在門口的一盆浸有紅花與仙草的清水中洗手,并將洗手水撒潑于外邊路上才可進(jìn)門。送葬者走后,棺 材由孝子、孝孫、孝婿護送到墓地安葬。出殯途中,棺材不能停歇于地,怕死者陰魂流落荒野,無處歸宿。潮汕方言歇后語云:“棺材扛上肩——孬歇”(不能停下 來),源于此俗。因此,每次抬棺材必須有兩組人馬,如果其中有人累了,才有人可接替。出殯時,死者的兒子及媳婦的孝服用麻布制成,無縫邊,即古稱“斬 衰”。普寧一帶,孝子孝孫的頭上戴著用菅芒葉和稻草編成的“毛箍驢”,并用麻皮繩結(jié)五顆如小雞蛋一般大小的銀紙團。**一顆,用以堵住嘴巴;兩旁各一顆, 用以堵住眼睛,再旁兩顆,用以堵住耳朵(意為一心一意辦喪事,不管其余諸事);女兒孝服用苧麻布制成,拗折縫邊,布邊在下,古稱“齊衰”,頭上戴同樣用芋 麻布制成的“遮頭感”;孫女頭戴的“遮頭感”,則用白布制成,上身用白布長5尺2市寸,折成四折,斜披在左肩至右脅下;女婿和舅父均頭戴“白頭感”,穿白 長衫,腰系白腰帶,腰帶兩頭垂于背后,長7尺2寸。 揭陽一帶,死者長子要背上一束竹篾片圈成的桶箍,帶著諸位弟弟隨在靈柩后面送殯。此風(fēng)俗的由來有個傳說:相傳古時,揭陽桑浦山有個陳厝村,陳老漢有三個兒 子,但彼此不和睦,常吵架乃至動武,陳老漢想不出教誨兒子的好辦法來。有一天,家里的一只木桶的箍子掉了下來,木桶也就散落一地。①陳老漢看后恍然大悟。 有一天,他裝病在床,把三個兒子都叫到床前,木桶也放在床前。當(dāng)三個兒子到齊后,他故意把木桶的箍子弄掉,木桶板就散落地上。陳老漢指著散落的木板說: “你們兄弟看著,一只木桶能連成一體,靠的是什么?就是這桶箍子。家庭就像這個木桶,你們就像這個桶箍子。只有團結(jié)連在一起,才不會四分五裂,才會發(fā)達(dá)興 旺?!比齻€兒子聽后深受感動,一齊跪下,流著眼淚對父親表示今后一定團結(jié),和睦相處。后來三個兒子都娶了老婆,并都教育各自的老婆要和睦相處,妯娌關(guān)系要 融洽。陳老漢看到這樣的家庭,十分高興。不久,陳老漢病逝,兒孫們非常悲痛。在出殯時,為不忘記父親的教導(dǎo),兒子們就買來了一束竹篾捆成一個圓圈,由** 背在身送殯。辦完喪事后為上不忘祖訓(xùn),下可教育子孫,三個兒子便把竹圈平分各自帶回家中珍藏,視為傳家寶,世代傳承下去。從此,陳老漢家族興隆昌盛,子孫 繁衍。附近各村村民知道這一情況后,也仿效起來,遂成習(xí)俗。 安葬 棺材抬至墓穴,道士念經(jīng)后棺材入穴,子孫繞道而回。客俗亡人安葬后次日,子孫備三牲前往墳前祭拜,種上豆種,把墳頭上留下沒蓋上的一塊草皮蓋好,謂之“覆墳”。 回靈 送殯后,女眷在折回后在廳堂設(shè)靈堂,靈堂有臺、椅、香案,餐具等,一如亡魂居家之狀。送殯隊伍從山上返回,要從墳上帶一只燃燒的大香,脫孝服,穿常 服,按隊列至村口,留家的親友(一般為拿榕樹前導(dǎo)者)開始放鞭炮,引導(dǎo)隊列回到客廳,把從山上帶回的大香插到香案中,稱為“回靈”,孝子孝孫及至親女眷開 始祭拜。其他送殯者則脫孝,完成儀式。 守靈 各地多有守靈、**度之俗。有在出殯之前,也有出殯回靈后。靈堂上立著神牌,守靈者早晚上香。時間有三日、五日、七日、十日、四十九日、百日,個別有至三年者??傊?,**度未結(jié)束,就得守靈,不能脫孝。 做功德 請僧人誦經(jīng)**度亡魂,俗稱“做功德”。做功德時,孝子一切行為都聽僧人指揮。先在靈堂上掛起大士畫像、十殿閻羅、十八層地獄圖等。僧人先誦靈前經(jīng),繼做 “四出連”,若死者是男性,則只做“挨塔”和“過橋”,若死者是女性,則“挨蓮池”、“過橋”、“禮血盆”、“散花”四個節(jié)目要做全。孝子孝女往往要大把 施舍,為死者**度**禮,散財買路。“挨塔”或“挨蓮池”時,先將紙塔吊在廳中,由和尚誦經(jīng),遍請諸仙,然后執(zhí)起**幡,領(lǐng)著孝子繞塔或繞池而走?!斑^橋” 則以椿椅擺開當(dāng)橋,和尚在前**,孝子奉香爐跟隨過?!八某鲞B”均有“請仙曲”、“引魂曲”等歌謠。 做完四出連,便請死者沐浴較衣,以便上天。廳中置一浴盆,中放清水,用新草席把盆圍住,和尚執(zhí)引魂幡放于席中,邊搖鈴邊誦經(jīng),孝子則跪拜于地。然后燒冥 衣,辦粿品祭拜,燒庫錢用具,給死者到陰司使用,俗稱“追薦”。至此,做功德就算結(jié)束。連做幾十天功德的也有。因此潮汕俗語說:“多錢多功德,少錢照快 節(jié)?!? 傳說潮汕人做功德始于元代,因蒙古兵大肆屠殺漢人,漢人子孫為了紀(jì)念被殺的先人,就仿照佛教的盂蘭會目蓮祭母的故事形式,聚眾念經(jīng),祈望為死者消除孽障,使之可往西方樂土。后世演化,成為民間做功德習(xí)俗。但做功德所耗資財不菲,多數(shù)貧家還是沒有這一程序。 升龕 舊俗父母未亡時,多已先制備神主牌(俗稱家神牌)置宗祠龕中,罩著紅布,上寫“長生祿位”。若父母一方已亡則揭去紅布,露出已亡一方的名字,未亡一方用紅紙封住。神主牌用金粉和榕樹膠寫著: 祖 考諱XXX公 妣懿XXX氏 神主 在男女均未亡時,“主”字欠寫一點,為“王”字。一方亡后,在做最后一次旬祭時,請來族長或有地位的人為神主升龕“點主”。點主者用毛筆醮榕樹膠在“王” 字加上一點,掃上金粉,并念吉祥韻語,如:“一點是主,神靈歸府,福蔭子孫,富貴長久?!秉c主畢,宴請賓客,喪事至此完結(jié)。 卸孝 在回靈之前,孝子孝婦所穿孝衣是麻衣,回靈之后,全家脫下麻衣,孝子改在右臂掛麻布手圈或烏布手圈,孝婦改在頭上插白花,稱為帶孝。帶孝期間,男女均穿 素色衣服,不能穿紅帶綠,不宜嫁娶,逢有喜慶也不能辦,要等到卸孝之后才補辦。卸孝是在升龕點主喪事完結(jié)時,卸下身上一切帶孝的標(biāo)志。 分手尾 脫孝之時,常將一些可留遺物分給子孫作紀(jì)念,稱為“分手尾”。
詞條
詞條說明
潮州病人臨終咨詢電話 老人去世喪事服務(wù)電話 專理佛事俗事功德
當(dāng)您家中有親人去世時,可以及時撥打“潮州白事通”24小時服務(wù)專線,我們**時間上門服務(wù),較快速的抵達(dá)住宅或醫(yī)院,以惠民辦喪為基礎(chǔ),安送逝者,慰藉親人。 潮州紅白事通服務(wù)項目:24小時上門對逝者穿壽衣、遺體接運、殯儀館/家里的靈堂布置、鮮花、紙花圈、紙料、拜品、經(jīng)師、做功德等一條龍服務(wù)。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每一戶喪戶,用我們貼心式服務(wù),讓每一戶失去親人家庭減少悲痛。讓逝去的人得到安息。一個生命的結(jié)束不
潮州禮佛度靈治喪 潮州辦喪事程序 潮州白事通專業(yè)料理老人事佛事
傳統(tǒng)的喪事有許多禮儀和講究,現(xiàn)在的中年人很多都搞不清了,年輕人較是一頭霧水。 家中有人去世,如果處理不當(dāng),既失禮也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 何況親人去世,心情已很哀傷,再要花很多精力去籌辦喪事,對家屬來說確實很困難。 潮州白事通民俗喪事策劃中心,專業(yè)料理各俗紅白佛事、喪事;我們本著“便民、利民、助民”的宗旨,全面為喪家提供24小時人性化的殯葬“一站式”服務(wù),為您策劃安排幫助從注銷全市戶口到頭七做功德全
潮州報恩堂專理紅白佛事喪事;出售:各式壽衣|對年衣箱|白事包車服務(wù) 老人臨終咨詢、專理佛事、民俗喪事策劃、墓地/陵園/塔位導(dǎo)購、遷墳移**、骨灰返鄉(xiāng)運送、異地辦喪事服務(wù)、醫(yī)院太平房移尸; 遺體凈身穿衣、靈堂布置、遺體接運、移尸上廳、墓地陵園塔位導(dǎo)購、協(xié)辦火化手續(xù)、代聯(lián)系殯儀館、遺體火化、骨灰下葬、骨灰入塔; 白事包車服務(wù):出殯人員接送、載骨灰、載回靈,長短途殯葬租車服務(wù); 出售(潮俗壽衣):各式男
潮汕喪禮,又稱白事,程序*特講究,環(huán)節(jié)復(fù)雜繁多,其中有許多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不同的顏色作襯托,為應(yīng)用顏色種類較多的潮汕民俗活動。凡人亡故之后,即須給其穿壽衣,男著雙數(shù)長衣,女為單數(shù)衣裙,俱是腳穿黑鞋白襪。然后停尸廳堂,上批蓋棺被,紅色布面在上,白色布面在下。廳門貼挽聯(lián),亡男貼青紙黑字聯(lián),亡女貼黃紙黑字聯(lián)。若五代齊全,則廳堂懸紅。 潮俗訃告又稱白事請?zhí)?,分為三版,一版又分為三層:底層為與二三版連在一起的一
公司名: 潮州市崇德堂殯葬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 陳佳
電 話: 17722218130
手 機: 13426927770
微 信: 13426927770
地 址: 廣東潮州湘橋區(qū)北園路集德福利會若娥樓西側(cè)1號
郵 編:
網(wǎng) 址: czbjt0768.cn.b2b168.com
潮州鳳城民俗喪事策劃 崇德堂殯葬禮儀白事用品一條龍
潮州崇德堂壽衣店喪事用品花圈鮮花老人對年衣箱紙扎拜品申請
潮州殯葬服務(wù)潮州殯儀服務(wù)潮州白事服務(wù)潮州喪事服務(wù)
潮州崇德堂民俗服務(wù) 專業(yè)動土謝土灑凈祈福 申請謝土進(jìn)宅用品拜品
潮州意溪崇德堂專理紅白佛事喪事 殯葬服務(wù)遺體凈身較衣辦告別會
潮州白事通墓地塔位導(dǎo)購擇位 往生者凈身較衣殯儀服務(wù) 佛事聯(lián)系
潮州傳統(tǒng)壽衣 上門穿壽衣 民俗喪事服務(wù) 殯儀館辦火化手續(xù)
潮州白事策劃 遺體凈身穿衣 辦理遺體火化手續(xù) 墓地塔位陵園導(dǎo)購
公司名: 潮州市崇德堂殯葬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 陳佳
手 機: 13426927770
電 話: 17722218130
地 址: 廣東潮州湘橋區(qū)北園路集德福利會若娥樓西側(cè)1號
郵 編:
網(wǎng) 址: czbjt0768.cn.b2b168.com